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与科研】兰州大学曹靖研究员课题组:酞菁配合物分子内电场构筑实现超过21%的记录效率

CBG资讯 2022-06-22



导语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极具竞争力的新型光伏技术,而空穴传输材料对于高效电池器件的制备必不可少。近日,兰州大学曹靖课题组通过外围功能基团及中心金属离子优化,在酞菁金属配合物分子内构建分子内建电场,大幅提高了相应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光电转化效率,将该课题组保持的金属有机化合物非掺杂空穴传输材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记录效率提高到21.23%,相应的电池器件经第三方权威机构认证得到了21.03%的效率。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Angew. Chem. Int. Ed.(DOI: 10.1002/anie.202016087)。



曹靖研究员课题组简介


课题组研究工作集中在:新型卟啉/酞菁类配合物结构设计实现高效稳定钙钛矿电池器件组装。通过配合物结构优化,实现了金属有机化合物非掺杂空穴传输材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20.47%记录效率(Adv. Mater., 2018, 30, 1800568;Sci. China Chem., 2020, 63, 1053);率先发展了金属卟啉配合物修饰钙钛矿薄膜策略,实现对钙钛矿薄膜有效封装,为制备高效稳定钙钛矿模组器件组装提供良好的研究基础(CCS Chem., 2021, 3, 25; CCS Chem., 2020, 2, 488; J. Am. Chem. Soc., 2018, 140, 11577; J. Am. Chem. Soc., 2018, 140, 11577)。相关成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曹靖研究员简介



曹靖,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博士学位,导师:郑南峰教授。2017年10月加入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得中国化学会2018-2020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托举人才项目以及甘肃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项目资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以及青年基金各一项。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材料的设计合成以及光伏应用研究(主要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前沿科研成果


酞菁配合物分子内电场构筑实现超过21%的记录效率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已超过了25%,成为极具竞争力的新型广泛技术。在该电池器件中,空穴传输材料可以实现界面空穴的有效提取和传输,对高效电池器件的制备必不可少,寻找新型无掺杂空穴传输材料对于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及稳定性至关重要。兰州大学曹靖课题组近年来研究工作集中在设计合成新型卟啉/酞菁配合物空穴传输材料以及发展卟啉/酞菁配合物修饰稳定钙钛矿薄膜策略。通过配合物结构优化,实现了金属有机化合物非掺杂空穴传输材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20.47%记录效率(Adv. Mater., 2018, 30, 1800568;Sci. China Chem., 2020. 63, 1053);率先发展了金属卟啉配合物修饰钙钛矿薄膜策略,实现对钙钛矿薄膜有效封装,为制备高效稳定钙钛矿模组器件组装提供良好的研究基础(CCS Chem., 2021, 3, 25; CCS Chem., 2020, 2, 488; J. Am. Chem. Soc., 2018, 140, 11577; J. Am. Chem. Soc., 2018, 140, 11577)。

 

近日,该课题组通过外围含氧烷基链的修饰,在含氧烷基链和酞菁环间形成偶极,进一步优化中心金属离子,使得酞菁环上电负性增加,从而加大了含氧烷基链和酞菁环间的偶极,形成较强的分子内建电场,有利于酞菁分子内及分子间的电荷传输,大幅提高了相应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光电转化效率,将该课题组保持的金属有机化合物非掺杂空穴传输材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记录效率提高到21.23%,相应的电池器件经第三方权威机构认证得到了21.03%的效率。



(来源:Angew. Chem. Int. Ed.

 

作者设计合成一系列不同金属酞菁配合物,将其作为空穴传输材料组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测试发现:Ni酞菁配合物展现出非常优异的光电转化效率,能级分析发现:不同的金属离子(除了Co)引入基本没有改变酞菁配合物能级。



(来源:Angew. Chem. Int. Ed.

 

作者通过理论计算分析得知:相对其他金属离子,Ni将更多的电子共用给酞菁环,从而加大含氧烷基链和酞菁环间偶极,形成很强的分子内建电场,加快分子内的电荷输运。而分子内电场可以加剧分子界面上的载流子累积,增强了分子间电荷输运。



(来源:Angew. Chem. Int. Ed.

 

一系列实验证实:相对其他金属酞菁配合物,Ni酞菁配合物可以有效的提取电荷,并实现很好的电荷传输。



(来源:Angew. Chem. Int. Ed.

 

由于金属酞菁配合物优异的疏水性能及化学稳定性,组装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表现出非常优异的稳定性,为推动钙钛矿太阳能产业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总结:作者通过酞菁配合物结构调控,发展了分子内建电场构筑策略,实现酞菁配合物分子内及分子间电荷的有效传输,进而大幅提高相应电池器件的性能。该工作以“Intramolecular Electric Field Construction in Metal Phthalocyanine as Dopant-Free Hole Transporting Material for 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21% Efficiency”为题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DOI: 10.1002/anie.202016087)上,第一作者为兰州大学于泽峰上海交通大学王露遥兰州大学穆希蛟,通讯作者为兰州大学曹靖研究员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关于人物与科研

在科技元素在经济生活中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中国迎来了“科学技术爆发的节点”。科技进步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的耕耘。在化学领域,在追求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国际合作加强,学成归国人员在研发领域的影响日益突出,国内涌现出众多非常优秀的课题组。为此,CBG资讯采取1+X报道机制,CBG资讯、ChemBeanGo APP、ChemBeanGo官方微博、CBG微信订阅号等平台合力推出“人物与科研”栏目,走近国内颇具代表性的课题组,关注他们的研究,倾听他们的故事,记录他们的风采,发掘他们的科研精神。欢迎联系:editor@chembeango.com


CBG资讯一直致力于追踪新鲜科研资讯、解读前沿科研成果。如果你也对科研干货、高校招聘、不定期福利(现金红包、翻译奖励、实验室耗材优惠券等)有兴趣,那么,请长按并识别下图二维码,添加C菌微信(微信号:chembeango101),备注:进群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永舫院士课题组:基于新型超窄带隙受体的高效率叠层有机太阳能电池

西湖大学王盼课题组《德国应用化学》封面文章:仿生氨基酸功能化水系有机液流电池新材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课题组:钯铂超立方体纳米晶用于氧还原反应

2020年天津大学胡文彬教授团队在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成果总结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丁云杰研究员课题组:碳载体纳米颗粒单分散技术制备高效单点催化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